對旅客海納百川是待客之道 文:朱家健

五一黃金周,香港迎來大量來港內地旅客,部分酒店在長假期的入住率也接近全滿,個別商場也旺丁旺財,尖沙咀的奢侈品名店也重現久違的人龍,遊客也到網紅食肆品嚐港式美食,連港鐵站的站名也成了打卡新景點,主題公園也擠滿了遊客,不少公共交通工具也要加開班次以疏導客流。

另一邊廂,小紅書也有「窮遊」「攻略」的介紹,分享一些以最低成本到香港旅遊的方法,例如,到24小時營運的連鎖快餐店「坐天光」,不但安全,「有冷氣嘆」,更有乾淨衛生的紙杯和免費冷熱水供應,另外,郊野公園也獲得了小紅書的推薦,讓旅客紮營「宿一宵」。此外,更有旅客來香港前已自備乾糧和杯麵、自帶樽裝水,飲完後再就地免費添水,並堅定不購買紀念品或作其他消費;另有旅客因酒店房價、供求或未能訂房,選擇到深圳或珠海住酒店而不在香港留宿。

特首李家超指出,內地旅客有不同的模式,既有高端和非高端旅客訪港,香港作為好客的城市要有包容氛圍,應予旅客感覺是歡迎旅客。的確,如果香港只是選擇性服務高端旅客,而忽略了其他旅客,則會給予旅客「貶值」的印象,未能延續旅遊城市的美譽,更何況,旅遊業靠的除了是地標景點等硬實力,更是要依靠服務和口碑的軟實力。旅客回到家鄉後,不論好壞,更會與鄉親分享所見所聞,不論好壞,所以,每一名旅客均是潛在的「香港故事」宣傳者。

倒過來說,港人外遊時不也是在訂機票、訂酒店時「格價」比較,並做好「攻略」,甚至才到書店購買旅遊書籍或看旅遊博主的介紹,不也是希望獲得物美而性價比高的服務嗎?在語言不通、水土不服和人生路不熟時,旅客也希望到附近的快餐店簡單點餐填飽肚皮後,再把時間花到名勝景點嗎?總不會把寶貴的旅遊時間只花在貴價餐廳吧?旅行團可能因旅遊旺季酒店供求,或遷就翌日早上出發的行程,只能讓訪港旅客入住較便宜的三星級旅店,這也不全是「窮遊」;旅客乘坐數元車資船費的電車或渡輪,感受陣風,也可一覽景觀,對遊客更是旅遊體驗,這更是與是否高端旅客無關。

如果香港旅遊業抱著選擇性待客的心態,把旅客分為不同檔次和消費等級,並提供不同類別的服務,本身已屬歧視和具成見,試問旅遊從業員又怎能真誠服務旅客呢?對待旅客宜一視同仁,由香港特區政府牽頭,營運商跟隨,不論來自何方,讓訪港旅客感受到應有的被尊重,服務沒有被區分,款待沒有「大細超」,餐廳不應設有「遊客餐牌」,讓旅客實至如歸。當然,店員待客平等,無論是訪港遊客、商務旅客、留學生還是本地居民,也應該受到同樣的優質禮遇。

文:朱家健

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、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、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